大宗商品的“死亡循环”:需求低迷--价格暴跌--商品货币
发布时间:2015-10-08 13:27:15 | 点击:5189在法国兴业银行(601166,股吧)看来,大宗商品市场目前患上了“中国综合症”,形成了“需求低迷—价格下跌—商品货币贬值”的恶性循环。
法国兴业银行以大宗商品的代表铜作为案例,建立并分析了铜价、智利比索和中国PMI之间互相影响的反馈循环关系模型。该行认为,在需求低迷的前提下,若三者任意一个出现下跌,另外两个就将随之下挫。不过,在这个模型中,考虑到铜存在生产成本,这种自我强化的负反馈链条并非无限循环,而将以铜价跌破某一价位作为终结。
在“中国综合症”影响下,国际铜价从每吨5000美元一度跌至3900美元。法兴首先测算了铜生产平均成本。尽管产业顾问们表示,每吨4500美元是多数铜生产商的成本线,但法兴质疑,通过大幅贬值的新兴市场货币对投入成本(油价)和本地生产成本进行调整,这一价格线可能过高了。我们近期对铜生产的现金成本预测结果显示,经商品货币和油价调整之后,铜生产成本约为每吨3310美元。
法兴的商品循环反馈估测模型显示,以每吨3900美元作为铜价起始点,如果中国PMI下滑3.4%,铜价就将下跌48.28美元-50美元。同时,智利比索将从698贬至770,贬值幅度约为9.3%。
PMI数值和智利比索汇率的变动也将影响铜价。一旦智利比索贬至770,那么铜价将进一步下挫15.2%,至每吨3312美元。如果比索汇率先于中国PMI下跌,那么其对铜价的影响要超过中国PMI变动带来的影响。
若铜价跌至每吨3312美元,那么,中国PMI和智利比索将展开新一轮下跌。PMI数值有可能从45.58进一步下滑至44.64,而比索则可能从770贬至798。按照冲击反馈效应,此时,铜价将再度下挫,从3312美元跌至3143美元。至此,铜自我强化的循环将从每吨3900美元的初始价格走向终结。
与法兴类似,高盛曾在今年7月提出了大宗商品市场的“负反馈”循环逻辑。高盛分析师Jeffrey Currie等人在研报中称,大宗商品价格进一步走低导致的通缩刺激美元走强,施压商品货币近期走弱。这令大宗商品主要生产国的本币贬值,导致工资成本降低,并最终令生产成本下降。此外,通缩促使美国经济走强,并会促使美联储抬升利率。更高的利率反过来又会提升新兴经济体的融资成本,这将使得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的去杠杆需求增加,并着手解决过去十多年因宏观经济发展需要而导致的显著失衡问题。这将最终导致大宗商品的需求减少,尤其是那些还试图投资铜和铁矿石等资产的需求。
【免责声明】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,与本网站无关。本网站对文中陈述、观点判断保持中立,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、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。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。